关于95神雕的若干不实传言(1)关于95神雕当年收视和反响

拍摄于1995年的TVB版《神雕侠侣》是一众当今网络主力军70后-90后的一代回忆。我在高中以前一度是TVB的电视粉,但我没有看过此剧的首播版本(因为当时我年纪实在太小了,还不懂看电视)。第一次接触这部剧是TVB在98年左右于下午时段重播此剧,我因此第一次认识了这部金庸小说,还有杨过、小龙女、郭芙这些小说人物。初中以后,地方台影视频道于周末时曾再次播出这部剧,当时的我闲着无事又看了一次,这一次算是最认真看的一次。讲真,当时看剧的心态还是流于表面居多,印象最深刻还是李若彤演的小龙女,有一阵子还专门上网搜她的照片和新闻。没记错的话,正是在那段时期,李若彤还接连主演了《秋香》、《武当》等剧,催生了一波的小龙女影视粉。

光阴飞逝,斗转星移。这部剧的众多主演都已步入中年,不复当年青春。期间有人嫁入豪门再离婚,有人遭遇情伤后重新出发,有人坚守于影视圈一线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有人默默隐退过上平凡生活。尽管鄙人已不追捧TVB剧多年了,但近来仍曾怀着一份情怀搜索这部剧的相关网文。但出乎意料的是,我发现了许多有违事实的传言,比如“古天乐因演杨过一炮而红”、“李若彤是金庸钦点的小龙女”、“傅明宪两度豪门梦碎后孤单寂寞”、“‘杨过‘’古天乐和‘郭芙‘傅明宪时隔二十几年重聚’”等等。在此,鄙人做了关于这些传言的收集,并且以我的认知逐条进行驳斥,以免这些传言继续误人子弟。同时,如果有吧友发现鄙人的言论有何纰漏,欢迎提出加以指正。谢谢!



传言一:95神雕在当年属于年度大制作。

详情:首先介绍一下80-90年代tvb拍摄金庸剧的背景。毫无疑问,金庸剧甚至是古装武侠剧在香港电视剧领域最兴盛的时期,应当是80年代。早在1979年,TVB和竞争对手丽的电视,就曾先后拍摄了《绝代双骄》、《天蚕变》、《天龙诀》、《侠盗风流》、《楚留香》等剧。当时是拍古龙的剧集居多。从1982年开始,TVB买下一系列金庸小说版权,开启了第一波拍摄金庸小说改编剧的浪潮,《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都是其中的经典作品。一直到1989年的《连城诀》、《侠客行》,第一波金庸剧翻拍行动告一段落。

然而,进入90年代,无线又再次买下金庸小说版权,但假如两次翻拍间隔时间过短,势必造成先入为主的观众对后面的版本不感兴趣。而当时无线为了持续给金庸小说第二波翻拍浪潮造势,推出了一系列金庸小说的“同人作品”,这些小型电视剧一般是对一些金庸小说里耳熟能详的人物前半生进行创作。如《射雕英雄传之九阴真经》(这一部由姜大卫、梁佩玲主演,相信有不少内地观众都看过)、《南帝北丐》、《中神通王重阳》、《金蛇郎君》、《金毛狮王》等等。这些剧集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播完以后就被观众遗忘了,而无线当时给予这些剧集的功能定位是锻炼潜力新人和二线艺人为主,从中挖掘适合主演金庸剧的人选(比如:罗嘉良、魏骏杰、梁佩玲、张智霖等等)。


直到1994年,由张智霖、朱茵主演的《射雕英雄传》的推出,标志着第二波金庸剧翻拍浪潮的开始。由于这一时期由李添胜监制的金庸剧尽数引入内地播出,70-90后电视迷对于这一时期的作品应当是非常熟悉的。但是,这些金庸剧的地位已经无法和80年代相比了,80年代的金庸剧,主演都是力捧小生花旦,如黄日华、苗侨伟、梁朝伟、汤镇业、翁美玲、陈玉莲、毛舜筠、刘嘉玲等等。而90年代的金庸剧,主演则成了潜力新人或外援,以95版《神雕》为例,古天乐、傅明宪都是出道刚满一年的新人,而李若彤是三位主演中混迹影视圈时间最长的,她早在90年从空姐转行拍电影,95年受此剧监制李添胜邀请接下这部剧集出演小龙女(其实是tvb当时古装花旦奇缺下的无奈之举)。


这种反差跟当时tvb主攻的剧集类型已发生转变密切相关。1992年的商战和家族情仇剧《大时代》空前成功,令tvb在此后数年大力投资拍摄展现时代变迁和家族恩仇的剧集,著名的《笑看风云》、《天地男儿》、《天地豪情》、《创世纪》都是乘着这股东风诞生的经典作品。因此,这些家族情仇剧才是那个年代tvb真正的大制作。

而曾经辉煌一时的古装剧尤其是80年代已经泛滥的武侠剧,只是起到锻炼新人的功能,这些剧集的共同点是成本压得非常低,服装道具轮流用,布景依然是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同时非不得已不会到外地取景。

同一时期,竞争对手atv则与tvb的主攻策略相反,连年不惜成本地地拍摄众多古装武侠剧大制作,尤其是实地取景、专人的武打设计和邀请武打明星参演,大大提升了武侠剧观赏性。因此,那个时期的atv武侠剧制作成本和水平实际上是高于tvb的。比较著名的作品包括《仙鹤神针》、《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洪熙官》、《精武门》、《碧血青天杨家将》、《雪花神剑》。


传言二:95版神雕在香港首播时收视很高,反响要比83版好。


详情:附上1995年度tvb剧集的年度收视排名,那一年95版神雕排在收视总排名第四。


然而,纵向对比却发现,95版神雕与前作94版射雕的收视相比,低了3个点。更无法与那阵子相当火的《包青天》和陈秀雯、姜大卫主演的现代伦理剧《再见亦是老婆》过35点的表现相比……


另外,在90年代至今tvb在黄金时段播过的全部金庸小说相关电视剧(包括自制剧和外购剧)香港本地收视排名中,95神雕仅排在中游位置。比10年后播出的黄晓明版《神雕》要低。因此,95神雕在当年的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强差人意,属于不温不火的剧集。


张卫健版《01小宝与康熙》香港平均收视36点
陈浩民版《97天龙八部》香港平均收视33点
张智霖版《94射雕英雄传》香港平均收视32点
黄晓明版《06神雕侠侣》香港平均收视32点
吴启华版《01倚天屠龙记》香港平均收视31点
林家栋版《00碧血剑》香港平均收视30点
古天乐版《95神雕侠侣》香港平均收视29点
吕颂贤版《96笑傲江湖》香港平均收视29点
陈小春版《98鹿鼎记》香港平均收视29点
陈锦鸿版《99雪山飞狐》香港平均收视29点
任贤齐版《00笑傲江湖》香港平均收视27点
黄晓明版《08鹿鼎记》香港平均收视27点
李亚鹏版《01笑傲江湖》香港平均收视21点



在那个没有网络渠道,大部分观众仅仅靠收看电视剧打法时间,而且tvb电视剧收视率动辄上30点的年代,95神雕的收视实际上是相对平庸的。


至于在香港,古天乐版杨过的影响力是全部版本中最大的吗?

跟我们内地的情况完全相反,在香港影响力最大的杨过是1983年刘德华版本。其实从去年刘德华筹备演唱会前的一个环节就可见一斑了。



刘天王从影以来演绎角色无数,为什么特意要拿出三十多年前的杨过做宣传呢?假如他演的杨过在香港影响力不足,又怎么会特意引导看过他表演的观众回忆这个角色……


另外,每逢刘德华开演唱会,总有香港影迷和歌迷呼吁当年演小龙女的陈玉莲能上台与他再度合体。尽管年代久远,但香港观众普遍认可的杨龙最佳扮演者还是刘德华和陈玉莲。这种现象有先入为主的原因,其实内地这边95版的情况也差不多。内地观众很渴望古天乐和李若彤能再次合作演出,但香港观众对于他们这对cp远没有刘德华和陈玉莲那般印象深刻……

评论
热度(26)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掠过芙华 / Powered by LOFTER